又到一年应届毕业生求职旺季,大学生就业、择业话题再次引起关注。从踌躇满志步入大学校门,到身心疲惫奔走于各大招聘会,在追求职业理想的道路上,有些幸运儿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工作,也有不少人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在毕业后放弃自己的专业。
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,职场上的你是否可以“学以致用”?工作多年之后,你是否还能不忘初心,满怀职业理想?日前,中新网记者对大学生的职业满意度进行了深入调查。
岗位竞争激烈 学非所用无奈转行
去年,智联招聘发布的《2015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》显示,从已签约的学生处调研得出,近四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并不对口。相比之下,只有工学、医学及管理学等专业,因其知识实用性较高及行业排他性较强,就业对口率均在60%以上。
“转行”,成了很多学生一出校门就不得不做出的无奈选择。
毕业于北京某知名高校经济专业的杨婧就有着类似求职经历。两年前,杨婧本科毕业,本以为凭借专业优势可以进入银行工作,但没想到该专业应届毕业生太多,在激烈的竞争中她最终没能找到理想的工作,只好退而求其次,进入一家杂志社做起编辑工作。
“每天的工作基本都是在编辑校对稿件,和文字打交道,而且大部分的文稿都和经济学不沾边,当年在学校学的专业几乎没用上。”杨婧告诉记者。
谈到当年入学时的初衷,杨婧感慨说,当时,自己和家人都觉得学经济专业职业发展前景好,但是到大学毕业后才发现,谋一份对口的工作比自己想的难的多。
课堂与实践脱节 “学以致用”同样遇困惑
一些毕业生与自己的职业理想渐行渐远,但也有不少人在一番坚持后找到了心仪的工作,即便如此,他们同样要面对步入社会后的心理落差与不适。
28岁的梁晨是北京一家制衣公司的服装设计师。当年考大学时,出于对设计工作的热爱,她报考了北京某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,大学毕业后顺利成为了一名设计师。但随后她才发现,工作远非她当初想象的那样。
“入行以后我发现,设计师的工作十分繁杂,每天除了设计外,还要安排对样衣进行多次修改,此外还要写工艺单、修改意见、款式说明、进行图案开服打样等等,琐碎工作占到日常工作的一半之多。”
梁晨说,毕业6年后,当年的同班同学中,大约有70%都转了行,自己是为数不多还在坚持的人。